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红色足迹专题课上线

  把地图摊开,西柏坡只是太行山褶皱里一枚不起眼的点;把历史摊开,它却是共和国黎明前最亮的灯。学院这次把课堂搬进旧址,不是简单的 “走一走”,而是让学员在旧址的石阶上重新计算自己的政治坐标。

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红色足迹专题课上线
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红色足迹培训

  很多人以为党性教育就是听报告、抄笔记,可学院偏偏把 “讲课” 拆成三段:先在电报小楼前静默三分钟,再进防空洞摸一摸潮冷的岩壁,最后回到教室,用数据复盘 1948 年三大战役的支前效率。身体记忆与理性推演突然咬合,学员才意识到:原来信仰是可以被触摸的。

  课程设计里藏着一条暗线 ——“错位”。学员拿到的日程表和实际行程永远差半小时,这半小时被用来 “偶遇” 一场突发的情景模拟:粮站被炸、群众转移、文件抢运。没有脚本,只有现场留下的真实痕迹。有人急得嗓门劈叉,有人下意识把外套盖在文件箱上。情绪失控的瞬间,党性不再抽象,它变成了要不要先保护粮食还是先保护电台的选择题。

  学院对师资的挑选也带着一点 “不近人情”。主讲人必须同时具备两种履历:在村党支部干过三年书记,又在部委机关写过三年材料。这样的人讲出来的 “群众路线”,才不会飘在天上。一位老师把 “最后一公里” 翻译成 “最后一根垄”,学员瞬间懂了:原来会议室里的 “落实” 到了地头,就是弯腰把垄沟里的石头捡出来。

  评估环节更 “狠”。结业不考试,只发一张空白《入党志愿书》复印件,要求学员用 48 小时重新填写,再附一页 “如果 1949 年的我来到这里会做什么”。有人写着写着掉了眼泪,因为发现自己现在写的 “优点” 比当年入党时少了一大半。学院把这份 “退步清单” 封存,约定三年后再寄回本人。

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红色足迹专题课上线
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红色足迹培训

  有人问:这样折腾,效果到底怎么量化?学院只公布一组极简数据:过去两年,完成培训的厅局级干部中,有 87% 在回原单位后主动申请到乡村振兴一线挂职。没有口号,数字自己会说话。

  走出学院大门,回头望见岗南水库的波纹,像极了当年中央机关撤离时卷起的尘土。学员忽然明白:所谓红色足迹,不是让你去踩前人的脚印,而是逼你在同样的十字路口,做出不让自己后悔的选择。

  这条路没有终点,只有一次又一次的重新出发。

推荐文章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