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西柏坡种下“政治青春”:青年政治素养提升的红色引擎

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

  在新时代青年成长的关键阶段,政治素养的培育成为塑造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核心命题。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凭借独特的历史底蕴与创新实践,正逐步成为青年政治素养提升的重要阵地。这座依托革命圣地建立的干部学院,通过深度挖掘西柏坡精神内涵,构建起“历史场景复现+理论深度解析+实践能力淬炼”的三维培养体系,为青年群体提供了一条从理论认知到实践转化的完整成长路径。

  一、历史基因:青年政治素养培育的天然沃土

  西柏坡作为“新中国从这里走来”的革命圣地,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关键决策与奋斗历程。学院依托中共中央旧址群、西柏坡纪念馆等核心资源,将青年学员带入历史现场,通过沉浸式教学激活红色记忆。例如,在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开展的“战略决策情景模拟”课程中,学员通过破译电报密文、调配虚拟兵力资源,亲身体验“从全局谋划一域”的决策智慧。这种时空交错的具身体验,使“两个务必”精神具象化为可触摸的历史温度,帮助青年建立对党的政治传统的深刻认同。

  学院还通过专题讲座与互动研讨深化理论认知。邀请党史专家围绕《西柏坡时期战略决策研究》等课题展开系统授课,结合青年思维特点,将抽象的政治理论转化为生动的历史叙事。这种“以史为鉴、以论促行”的教学模式,有效提升了青年对党的政治理论的理解深度与运用能力。

在西柏坡种下“政治青春”:青年政治素养提升的红色引擎
西柏坡

  二、创新路径:构建青年政治素养培育的立体体系

  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突破传统课堂的局限,构建起多层次、多维度的培养架构。针对青年群体特点,学院设计了“理论筑基—实践淬炼—成果转化”的递进式课程体系。在理论层面,开设《党的政治建设与青年责任》《新时代青年政治能力提升》等核心课程,系统讲解党的政治纲领与青年发展的内在关联;在实践层面,实施“驻村熔炼计划”,选派青年学员到脱贫村担任“半月书记”,主导“智慧大棚”“红色文旅”等乡村振兴项目落地,将政治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。这种“学中干、干中学”的模式,使青年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锤炼政治品格。

  学院还注重校地协同与资源整合。与共青团中央合作实施“红色火炬计划”,打造校地协同培养模式,单月触达师生超38万人次。通过与28所高校共建研学基地,开发“红蓝融合”教学法,将西柏坡精神融入数字经济、应急管理等前沿领域,形成“理论学习—实践锻炼—创新创业”的闭环培养机制。这种开放式办学模式,为青年提供了更广阔的成长平台。

在西柏坡种下“政治青春”:青年政治素养提升的红色引擎
西柏坡纪念馆

  三、实践成效:青年政治素养提升的实证样本

  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的创新实践已取得显著成效。据跟踪数据显示,参训青年干部返岗后工作失误率平均下降43%,群众满意度提升28%。在乡村振兴一线,学员通过“党建+合作社+电商”模式,推动北庄村建成红色文创电商展销基地,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;在正定塔元庄村,青年干部借鉴“半城郊型经济”经验,打造智慧农业产业园,带动村集体年收入超过100万元。这些实践成果印证了学院培养模式的有效性。

  青年学员的成长轨迹更具说服力。2024年,全国809所高校的1000支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入选“全国大学生西柏坡精神志愿宣讲团”,他们走进社区、学校、企业,将西柏坡故事传递到全国各地。

       在“两个务必”精神的指引下,这座红色学府正成为青年政治素养提升的“熔炉”,助力广大青年在新时代“赶考”路上行稳致远。未来,随着红色教育与青年发展的深度融合,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必将在培养“有理想、敢担当、能吃苦、肯奋斗”的新时代好青年征程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。

推荐文章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