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“赶考路”到“育人场”:西柏坡红色教育如何淬炼辅导员的“精神硬核”

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

  一、历史文化浸润:筑牢思想政治根基

  西柏坡作为“新中国从这里走来”的革命圣地,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历史记忆。高校辅导员通过实地探访中共中央旧址、西柏坡纪念馆等核心场馆,能够直观感受“两个务必”精神的诞生背景与实践意义。例如,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,辅导员可通过讲解员的生动叙述,深入理解“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、谨慎、不骄、不躁的作风,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”这一重要论述的历史必然性。

  这种历史场景的沉浸式体验,能够帮助辅导员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象的情感认同。正如辽宁科技大学辅导员在参加西柏坡培训后所言:“通过参观革命先辈的工作生活场景,我们深刻体会到‘赶考精神’的现实意义,更加明确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。”

从“赶考路”到“育人场”:西柏坡红色教育如何淬炼辅导员的“精神硬核”
河北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

  二、实践教学创新:提升组织管理能力

  西柏坡红色教育培训基地通过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,为辅导员提供了贴近实际工作需求的能力训练场景。例如,在“支前民兵”任务链活动中,辅导员需化身历史角色,通过团队协作完成物资运输、情报解密等任务,这一过程不仅考验执行力,更强化了沟通协调与危机处理能力。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在参与此类活动后反馈:“这种模拟实战的训练方式,让我们在压力下锻炼了应急反应能力,对于处理学生突发事件很有帮助。”

  此外,基地设计的“红色剧本杀”“情景党课”等互动形式,将理论学习与角色扮演结合,有效提升了辅导员的组织策划能力。例如,在《梦回西柏坡》情景教学中,辅导员通过体验老区群众支援前线的故事,深刻理解“依靠群众、团结统一”的民主精神,并将其转化为班级管理的实践策略。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,使辅导员在轻松氛围中掌握领导艺术与团队建设技巧,为日常学生工作提供了新思路。

从“赶考路”到“育人场”:西柏坡红色教育如何淬炼辅导员的“精神硬核”
西柏坡影像

  三、资源整合优势:构建协同育人平台

  西柏坡红色教育培训基地依托平山及周边地区的红色资源集群,形成了“核心景区+周边联动”的教育网络。除西柏坡纪念馆外,辅导员还可参观狼牙山五壮士纪念馆、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等场馆,构建全面的党史认知体系。这种资源整合模式,为辅导员提供了多层次、多角度的教学素材,使其在开展主题教育时能够灵活运用不同历史场景,增强课程的丰富性与深度。

  此外,基地与高校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拓展了教育的深度与广度。例如,河北经贸大学与西柏坡红色教育学院共建实践基地,不仅为辅导员提供了常态化的培训机会,更推动了红色文化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创新。通过参与“红色+专业”的实践项目,辅导员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科建设,实现“三全育人”的目标。这种校地协同模式,使西柏坡成为高校辅导员能力提升的“加油站”,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
从“赶考路”到“育人场”:西柏坡红色教育如何淬炼辅导员的“精神硬核”
西柏坡影像

  四、结语

  西柏坡红色教育培训基地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、创新的教学模式与丰富的资源整合能力,成为高校辅导员能力素质提升的理想平台。通过历史文化浸润、实践教学创新、党性修养强化等多重路径,基地不仅帮助辅导员筑牢思想政治根基,更在组织管理、团队协作、廉洁自律等核心能力上实现突破。在新时代“赶考”征程中,西柏坡精神将持续为高校辅导员提供精神动力与行动指南,助力其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不断前行。

推荐文章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