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柏坡党性教育新实践:石家庄干部培训如何赋能基层治理?

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

  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石家庄干部党性教育创新实践与成效解析

  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指引下,红色教育基地成为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重要阵地。石家庄市某县以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为核心,结合本地实际需求,创新开展干部党性教育培训,通过沉浸式教学、多元化课程和科技赋能,打造出具有示范意义的党性教育模式。这一实践不仅深化了党员干部对“两个务必”精神的理解,更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了红色动能。

  一、党性教育创新模式: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度转化

  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以“传承红色基因,弘扬赶考精神”为核心,构建了“专题教学+现场体验+实践转化”的三维教育体系。例如,某县干部在中共中央旧址重温入党誓词,通过角色扮演重走“赶考路”,将历史场景与现实工作结合,深化了对“两个务必”时代价值的认知。基地还引入“行走的党课”模式,组织学员参与推独轮车送军粮、沙盘推演等互动活动,使党性教育从单向灌输转向多维感知。

  二、课程设置特色:聚焦需求与时代性并重

  针对不同岗位干部的需求,基地开发了分层分类课程。例如,针对乡村振兴干部开设“红色文旅融合发展”专题,结合平山革命老区案例,分析如何利用红色资源推动产业升级;针对基层治理干部,则通过矛盾调解模拟、社区治理案例研讨等,提升实战能力。同时,课程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通过《西柏坡精神的时代价值》等专题党课,引导学员将历史经验转化为破解难题的智慧。

  三、教学方式多样化:科技赋能与情感共鸣结合

  基地采用“科技+红色”创新手段,运用AR技术还原七届二中全会场景,通过全息投影展示三大战役战略布局,增强教学沉浸感。此外,基地定期举办“红色故事汇”,邀请老党员、革命后代讲述亲身经历,以真情实感激发学员使命担当。某县参训干部反馈,这种“声光电”结合的教学方式,使抽象理论具象化,历史记忆更鲜活。

  四、培训成效:从认知提升到行动自觉

  某县通过“理论考核+实践跟踪”机制评估培训效果。数据显示,95%的参训干部在培训后主动提交《红色精神践诺书》,提出优化政务服务的创新建议200余条。例如,某乡镇干部借鉴西柏坡廉政教育经验,推动建立村级“阳光议事厅”,实现村级事务透明化;另一部门则将“赶考”精神融入营商环境优化,企业满意度提升37%。

  总结:红色教育赋能基层治理的“西柏坡样本”

  石家庄某县的实践表明,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创新教育载体、优化课程体系、强化实践导向,成功实现了党性教育从“感动一阵子”到“影响一辈子”的跨越。这一模式不仅为党员干部提供了精神“补钙”的平台,更探索出一条以红色资源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,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。

推荐文章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29d906d6c31dacf9f3b04b809ad725b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