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:3 大精神密码震撼党员干部

  西柏坡的清晨,雾气从岗南水库漫上来,像一封未拆的电报,把 “两个务必” 的提醒悄悄塞进耳廓。站在七届二中全会会址门口,我听见自己的心跳与 1949 年 3 月 5 日的掌声重叠 —— 那掌声里藏着对未来的敬畏,也藏着对权力的警惕。

  很多同志以为来这里只是 “看房子、听讲解、拍合影”,可当我把掌心贴在青砖墙面上,才发现墙面微凉,像一句冷静的提问:如果胜利只是起点,你准备怎样继续考试?这提问没有标准答案,却逼得人不得不把个人得失从袖口里抖落干净。

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:3 大精神密码震撼党员干部

  顺着研学路线往旧居深处走,毛泽东同志用过的搪瓷缸还摆在木桌上,缸口一圈磕痕,像被岁月啃噬的月亮。讲解员压低声音说,当年他在这里写下《将革命进行到底》,每写完一页,就把草稿纸揉成团,投进火盆。火焰舔纸的瞬间,文字化作灰烬,却把 “赶考” 二字烙进历史。我忽然明白,真正的红色精神不是陈列,而是燃烧 —— 烧掉懈怠,留下清醒。

  培训方案里最打动我的环节,是凌晨四点集合,步行到柏坡岭看日出。天光未亮,大家排成一列,手电筒的光柱在土路上晃成一条颤抖的线。登顶那一刻,太阳像一枚滚烫的印章,啪地盖在每个人的额头上。没有人说话,风把旗角吹得猎猎作响,仿佛替我们回答:权力是人民给的,印章盖在心上,不是盖在履历里。

  下山途中,带队的老支书忽然停下,指着一片玉米地说:“当年支前的小推车,推的是粮食,也是民心。今天你们坐轿车来,别忘了轮子底下压着的还是这条路。” 他嗓音沙哑,却像一把钝刀,割开了某种习以为常的麻木。我低头看鞋底的黄土,忽然觉得它比任何文件都厚重。

  回到教室,讨论题目只有一句:“假如明天就要进京,你最怕丢掉什么?” 年轻干部说怕丢掉激情,中年干部说怕丢掉底线,我写下三个字:怕丢掉提问的能力。西柏坡的红色精神高地,其实不在山上,而在每个人喉咙里那口没咽下去的问题 —— 问题一旦消失,精神也就塌方。

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:3 大精神密码震撼党员干部

  傍晚自由活动,我独自走到防空洞口。洞口铁门锈蚀,像一张合不上的嘴。1948 年,敌机轰炸时,领导人在这里继续开会,煤油灯把影子投在石壁上,晃得像一群跳舞的巨人。如今洞外是安静的村庄,炊烟袅袅,可我知道,那些影子从未散去,它们钻进后来者的脊梁,撑起共和国最初的骨骼。

  离开前夜,基地安排观看纪录片。荧幕上,一位老战士用颤抖的手抚摸纪念碑,喃喃说:“我们流血,是为了你们不用流血。” 镜头切到观众席,我看见身旁的纪检干部悄悄抹泪。那一刻,红色精神不再是口号,而是两代人之间一根看不见的线,把 “不负” 二字缝进血脉。

  返程的车启动时,我回头望了一眼西柏坡。暮色里,纪念馆的灯光像一盏长明的灯,照着所有离开的人,也照着所有将要回来的人。车轮碾过柏油路,发出细微的咯吱声,仿佛提醒:考试没有终场铃,只有下一道题目。而答案,永远写在人民的心里。

推荐文章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